郑州市古荥镇纪公庙村多名村民反映,春节前,村里给150多户村民发放了过年福利,每户一箱饮料,还有油、面等物品。可是,发放的饮料生产日期竟然是2017年2月10日。(2月6日《大河报》)
实际上,这并非偶然。在人们将目光聚焦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当下,农村正以惊人的速度成为问题食品的“卸货场”。过期食品翻新登场、**伪劣食品扎堆横行,一些在大城市里几乎无处遁形的问题食品,却在农村市场上遍地开花。
农村市场何以**伪劣横行?其一是农村消费水平不高,这些问题食品大多是廉价低档的食品,价格更加“优惠”,也因此更加“畅销”。另一方面,许多农村消费者缺乏有关食品安全的知识,比如不大清楚或不大在意食品的保质期。同时,也缺乏**意识,承受不起**成本,即使买到了问题食品,也只能自认倒霉。
农村现在几乎是食品安全监管的空白地带,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乏力、滞后甚至缺位,让不法厂商有机可乘。问题食品一般不会一下子吃死人,不法厂商更不当回事,或有意把过期食品改个日期就销往农村以“减少”损失,或以“康帅博”之类的**伪劣食品牟取暴利。这种食品安全隐患几乎无人把关,一些可怜的农村消费者相当于是在“慢性中毒”。
农村食品安全管理的薄弱,有城乡二元结构的原因,但显然不是可以放松管理的理由。食品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头等大事,无论城市还是乡村,都不该有任何被遗忘的角落。唯有监管到位,农村问题食品泛滥的乱象,才能得到有效遏制。